文章分類

    多專案落地 廈洽會“後金磚”效應逐步顯現

    多專案落地 廈洽會後金磚效應逐步顯現

    廈洽會“後金磚”效應逐步顯現

           中華新住民黨很榮幸能夠參加廈洽會,藉此機會了解國際投資論壇的主旨,共同參予這個年度的盛會。

     

      “廈門會剛剛圓滿落幕,希望能借助廈洽會的平臺,與更多中國企業進行技術合作,也希望更多的中國企業到巴西投資。”9月18日,在2017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(簡稱“廈洽會”)的開幕現場,來自巴西的羅伯特·貝李維茲·卡斯特向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說道。

     

      這是“後金磚”效應逐步凸顯的一個縮影。作為深度對接廈門會成果和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重要平臺,廈洽會聚焦十大產業,多個專案紛紛落地,除了基礎設施等傳統領域外,電子商務、高科技等成為投資新趨勢。業內人士指出,金磚國家需警惕中等收入陷阱隱憂、AI(人工智慧)和智慧型機器人的挑戰,建議相關國家要推動結構性改革和調整。

     

      對接 “後金磚”效應逐步凸顯

     

      9月5日,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廈門落下帷幕,期間核准的一系列經貿倡議檔,為加強金磚夥伴在投資、貿易、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務實合作規劃了新的藍圖。而十幾天後的廈洽會,則被定位為深度對接和開啟金磚合作第二個“金色十年”的重要平臺。

     

      大會組委會會務部副部長王瓊文介紹說,本屆大會的主題為“聚焦一帶一路、助力金磚合作、促進雙向投資”,將緊緊圍繞國際投資,促進新發展新趨勢,積極對接廈門會晤成果,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創新辦展辦會舉措,全面提升大會國際性、權威性和時效性,著力打造“全球投資集散地”。

     

       助力 “一帶一路”引領投資新趨勢

     

      “對接‘一帶一路’,引領投資新趨勢,是投洽會的使命所在。”王瓊文介紹,今年的廈洽會,“一帶一路”依然是熱詞。

     

      在當日廈洽會的重頭戲——2017國際投資論壇上,格魯吉亞經濟和可持續發展部長喬治·加卡裡亞表示,為了增大交通潛力,該國正在實施一系列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,總投資是250億美元,專案第一階段會在2017至2019年完成。此外,當日格魯吉亞政府還與中國華信簽署協議,共同在波季自由工業區建設“新絲綢之路共同市場合作區”,這是中國-格魯吉亞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後的第一個項目。

     

     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副行長兼首席運營官祝憲也指出,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往往成為發展中國家經濟進一步增長的瓶頸。新開發銀行除了繼續支持傳統基礎設施,還將支持一些社會性基礎設施,並在相關領域通過制度建設、提高行政效率等營造良好環境。

     

      據悉,此次廈洽會聚焦“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”“服務貿易”“現代農業”“先進製造業”“節能環保”“裝備製造”“石油化工”“新型能源”和“金融”等十大重點產業,除上述基礎建設等傳統領域外,電子商務、高科技等成為投資合作熱門。

     

      很多和創新創業關聯的高科技專案也備受歡迎。第四屆“人才項目資本合作展”主辦方相關人士也透露,在此前三屆,人才展共促進投融資對接190項,涉及金額約8億元;本屆僅投融資對接活動就吸引了近100個項目與40多家投資機構開展對接或舉辦簽約儀式,涉及融資需求超過5億元。

     

      前瞻 結構性改革和調整仍將推進

     

      “金磚合作前景如何,取決於金磚五國自身的經濟增長,只有金磚國家具備健康的經濟,不斷提高自身的硬實力和軟實力,才可以真正在世界經濟和金融的改革上發揮重大和持久的影響力。”在當天的2017國際投資論壇上,經濟學家、春華資本集團主席胡祖六提醒,必須關注金磚國家經濟可持續這一重大的問題。

     

        胡祖六也表示,在中長期金磚國家經濟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、AI和智慧型機器人的挑戰,未來金磚國家必須採取一系列經濟對策,首先是營造穩定的政策和宏觀環境,建立務實廉潔高效的政府。其次是推動結構改革,放鬆管制,鼓勵競爭,推動私營部門的經濟發展和提升全要素生產力。再次就是開放市場,促進國際貿易交流合作。最後,加強教育研發投資,人力資本投資是最重要的投資,比基礎設施和工業專案更重要。

     

      福建省委書記尤權表示,將繼續對標國際先進規則,不斷探索和積累自貿區建設的經驗,加快構建具有福建特色的制度創新體系和開放型經濟新體制,形成法治化、國際化、便利化的營商環境。同時,將加大力度轉變政府職能,深化改革,加快建立與市場化相適應的政府管理體系,進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水準。此外,將全面落實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,進一步放寬外資准入限制,注重引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資料來源: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

     

     

    返 回